pdf下載: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13日發表了《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 (2016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引 言 一、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ㄒ唬┲袊鴮δ虾VT島的主權是歷史上確立的 ?。ǘ┲袊冀K堅定維護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ㄈ┲袊鴮δ虾VT島的主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承認 二、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 ?。ㄒ唬┓坡少e非法侵占行為制造了中菲南沙島礁爭議 ?。ǘ┓坡少e的非法主張毫無歷史和法理依據 ?。ㄈ﹪H海洋法制度的發展導致中菲出現海洋劃界爭議 三、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 ?。ㄒ唬┩ㄟ^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是中菲共識和承諾 ?。ǘ┩咨乒芸啬虾S嘘P爭議是中菲之間的共識 四、菲律賓一再采取導致爭議復雜化的行動 ?。ㄒ唬┓坡少e企圖擴大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侵占 ?。ǘ┓坡少e一再擴大海上侵權 ?。ㄈ┓坡少e企圖染指中國黃巖島 ?。ㄋ模┓坡少e單方面提起仲裁是惡意行為 五、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 ?。ㄒ唬╆P于南沙群島領土問題 ?。ǘ╆P于南海海洋劃界問題 ?。ㄈ╆P于爭端解決方式 ?。ㄋ模╆P于在南海管控分歧和開展海上務實合作 ?。ㄎ澹╆P于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 ?。╆P于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引 言 1. 南海位于中國大陸的南面,通過狹窄的海峽或水道,東與太平洋相連,西與印度洋相通,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半閉海。南海北靠中國大陸和臺灣島,南接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東臨菲律賓群島,西接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2. 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這些群島分別由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島、礁、灘、沙等組成。其中,南沙群島的島礁最多,范圍最廣。 3. 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并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4. 中國和菲律賓隔海相望,交往密切,人民世代友好,原本不存在領土和海洋劃界爭議。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起,菲律賓開始非法侵占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由此制造了中菲南沙群島部分島礁領土問題。此外,隨著國際海洋法的發展,兩國在南海部分海域還出現了海洋劃界爭議。 5. 中菲兩國尚未舉行旨在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任何談判,但確曾就妥善處理海上爭議進行多次磋商,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達成共識,并在雙邊文件中多次予以確認。雙方還在中國和東盟國家2002年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作出鄭重承諾。 6. 2013年1月,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違背上述共識和承諾,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菲律賓把原本不屬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調整的領土問題,以及被中國2006年依據《公約》第298條作出的排除性聲明排除的海洋劃界等爭議加以曲解和包裝,構成對《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濫用。菲律賓妄圖借此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7. 本文件旨在還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事實真相,重申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和政策,溯本清源,以正視聽。 一、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ㄒ唬┲袊鴮δ虾VT島的主權是歷史上確立的 8.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在南海諸島和相關海域生活和從事生產活動。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并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確立了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 9. 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在南海航行,并在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南海諸島。 10. 中國歷史古籍,例如東漢的《異物志》、三國時期的《扶南傳》、宋代的《夢粱錄》和《嶺外代答》、元代的《島夷志略》、明代的《東西洋考》和《順風相送》、清代的《指南正法》和《海國聞見錄》等,不僅記載了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情況,而且記錄了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南海的水文和氣象特點,以很多生動形象的名稱為南海諸島命名,如“漲海崎頭”、“珊瑚洲”、“九乳螺洲”、“石塘”、“千里石塘”、“萬里石塘”、“長沙”、“千里長沙”、“萬里長沙”等。 11. 中國漁民在開發利用南海的歷史過程中還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南海諸島命名體系:如將島和沙洲稱為“峙”,將礁稱為“鏟”、“線”、“沙”,將環礁稱為“匡”、“圈”、“塘”,將暗沙稱為“沙排”等。明清時期形成的《更路簿》是中國漁民往來于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和南海諸島之間的航海指南,以多種版本的手抄本流傳并沿用至今;記錄了中國人民在南海諸島的生活和生產開發活動,記載了中國漁民對南海諸島的命名。其中對南沙群島島、礁、灘、沙的命名至少有70余處,有的用羅盤方位命名,如丑未(渚碧礁)、東頭乙辛(蓬勃暗沙);有的用特產命名,如赤瓜線(赤瓜礁)、墨瓜線(南屏礁);有的用島礁形狀命名,如鳥串(仙娥礁)、雙擔(信義礁);有的用某種實物命名,如鍋蓋峙(安波沙洲)、秤鉤峙(景宏島);有的以水道命名,如六門沙(六門礁)。 12. 中國人民對南海諸島的命名,部分被西方航海家引用并標注在一些19至20世紀權威的航海指南和海圖中。如Namyit(鴻庥島)、Sin Cowe(景宏島)、Subi(渚碧礁)來源于海南方言發音“南乙”、“秤鉤”、“丑未”。 13. 大量歷史文獻和文物資料證明,中國人民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進行了持續不斷的開發和利用。明清以來,中國漁民每年乘東北信風南下至南沙群島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活動,直至次年乘西南信風返回大陸。還有部分中國漁民常年留居島上,站峙捕撈、挖井汲水、墾荒種植、蓋房建廟、飼養禽畜等。根據中外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上曾有中國漁民留下的作物、水井、房屋、廟宇、墓塚和碑刻等。 14. 許多外國文獻記錄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中國人在南沙群島生產生活的事實。 15. 1868年出版的英國海軍部《中國海指南》提到南沙群島鄭和群礁時指出:“海南漁民,以捕取海參、介殼為活,各島都有其足跡,也有久居島礁上的”,“在太平島上的漁民要比其他島上的漁民生活得更加舒適,與其他島相比,太平島上的井水要好得多”。1906年的《中國海指南》以及1912年、1923年、1937年等各版《中國航海志》多處載明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上生產生活。 16. 1933年9月在法國出版的《彩繪殖民地世界》雜志記載:南沙群島9島之中,惟有華人(海南人)居住,華人之外并無他國人。當時西南島(南子島)上計有居民7人,中有孩童2人;帝都島(中業島)上計有居民5人;斯帕拉島(南威島)計有居民4人,較1930年且增加1人;羅灣島(南鑰島)上,有華人所留之神座、茅屋、水井;伊都阿巴島(太平島),雖不見人跡,而發現中國字碑,大意謂運糧至此,覓不見人,因留藏于鐵皮(法文原文為石頭)之下;其他各島,亦到處可見漁人居住之蹤跡。該雜志還記載,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等島嶼上植被茂盛,有水井可飲用,種有椰子樹、香蕉樹、木瓜樹、菠蘿、青菜、土豆等,蓄養有家禽,適合人類居住。 17. 1940年出版的日本文獻《暴風之島》和1925年美國海軍航道測量署發行的《亞洲領航》(第四卷)等也記載了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生產生活的情況。 18. 中國是最早開始并持續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上活動進行管理的國家。歷史上,中國通過行政設治、水師巡視、資源開發、天文測量、地理調查等手段,對南海諸島和相關海域進行了持續、和平、有效的管轄。 19. 例如,宋代,中國在兩廣地區設有經略安撫使,總綏南疆。宋代曾公亮在《武經總要》中提到中國為加強南海海防,設立巡海水師,巡視南海。清代明誼編著的《瓊州府志》、鐘元棣編著的《崖州志》等著作都把“石塘”、“長沙”列入“海防”條目。 20. 中國很多官修地方志,如《廣東通志》、《瓊州府志》、《萬州志》等,在“疆域”或“輿地山川”條目中有“萬州有千里長沙、萬里石塘”或類似記載。 21. 中國歷代政府還在官方地圖上將南海諸島標繪為中國領土。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地圖均將南海諸島繪入中國版圖。 22. 歷史事實表明,中國人民一直將南海諸島和相關海域作為生產和生活的場所,從事各種開發利用活動。中國歷代政府也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在長期歷史過程中,中國確立了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中國人民早已成為南海諸島的主人。 |
小黑屋|手機版|遼ICP備12011429號|遼公安備21091102000117|南海研究論壇
GMT+8, 2022-9-13 08:31 , Processed in 0.1766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